WHATSUP滑板网

滑板难逃综艺劫,「极限青春」今日首播—独家专访总导演

作者: 发表于: 2019-06-20 评论: 0 查看: 0



这两年综艺节目势头凶猛人尽皆知,从最初的躲不过到如今呈现出全民拥抱综艺的“夏天”之势,其中又以青年文化为核心的综艺节目尤为火爆。盛况之下自然也引发了新的问题,观众的口味越来越刁,节目方就免不了求新求变,因此继街舞、嘻哈、电音之后,作为街头文化代表的滑板,具备新奇独特的魅力,被综艺盯上注定是在劫难逃

 

其实资深的圈内人恐怕都意识到了,滑板上综艺是迟早的事,只是「极限青春」恐怕比所有人预期的都来的早了点,所以我们想的最多的是经此一遭,滑板是万劫不复还是劫后余生?甚至连我们都难以保持十分的乐观。



综艺的形式并不是问题,若能通过荧幕和网络将滑板运动和文化进一步推向大众更是好事一件,但唯一的问题在于,由滑板圈外的人来运作,靠谱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毕竟滑板在中国发展的短短的2、30年,包括滑板人、滑板公司和滑板品牌都还没有真正玩明白,我们又如何相信圈外人可以轻而易举的玩转,哪怕他旁观者清,也架不住隔行如隔山。


 

作为滑板垂直领域的媒体,「WHATSUP」也跟极限青春节目组保持着一定的联系,但即便如此,对这档节目最终的效果和意义还是存了几个问号在心里。几次沟通与探班也未能完全打消我们的顾虑。

 

在上周极限青春在上海举行的媒体发布会上,制片人张希说出了节目选择滑板的真正原因:

 

“腾讯视频是拥有年轻用户的平台,所以我们在探索说究竟还有什么样的品类,还有什么样的年轻人喜欢的生活方式能够被我们综艺化,最终其实我们选择了滑板这项运动。

 

极限运动里面还有比如说滑雪、冲浪,我们为什么会选择滑板?是因为我觉得这一项运动我们有这么棒的一群人,我录制节目跟他们相处了几个月下来,其实我很被他们所感染,很被他们所打动,我觉得在当下的这个综艺节目当中,我们很少再能看到这么真实、这么勇敢然后这么帅气的一群滑手。极限青春作为中国首档极限运动竞技类的真人秀,我们希望在这个节目中给观众朋友们传达出他们的特质,就是他们对滑板的热爱,他们对这个不惧挑战,ONE MORE TRY这样一个精神的展现,我们希望能给现在的年轻观众能够给到他们一些精神上的鼓舞,希望他们在收看这个节目的时候能够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随后我们也有了与极限青春的总导演韩金玲女士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也是通过这次独家专访的机会,让我们意识到,有如此良心的导演,我们对这档节目也该给予更多的信心与期待!



 

韩导是「爱上超模」、「天使之路」两档成功且口碑极佳的综艺节目的总制作人,在真人秀类节目方面专业且经验丰富。连同她的真实、自信、知性与人格魅力让我们对由她执导的这档节目多了几分好感。

 

而更为打动我们,且让我们对极限青春信心陡增的则是在这次对话中,韩导传达出的真诚与尊重。真诚是她能与滑板圈中的各色人事,坦诚相待,以一个普通人的心态去学习了解滑板;尊重,则是她并未以节目为目的而有丝毫有损滑手,滑板圈以及滑板文化的举动,反而更多的顾及滑手与观众,力求呈现真实且丰富的滑板文化和圈层的生活方式与状态。

 

所以我们也在节目播出之前,将这篇内容分享出来,希望大家能够以更加理性的态度来看待这档节目,面对「极限青春」这档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首次尝试滑板综艺的挑战,作为滑板人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而非主观臆断和盲目的捧杀


 

从大家知道《极限青春》这个节目之后,很多滑板人其实是质疑和不看好的,首要的问题就是这个节目的导演和制作团队是否真的懂滑板,那么在做节目之前您是否了解滑板?

 

  • 总导演:在接到这个项目前,我对滑板一无所知,现在也是一知半解。但是我觉得不需要特别精通,因为滑板知识本身需要长期的积累,并非短短几天或者几个月就能完全掌握。而且如果本身自己不去滑,也很难对滑板动作,文化和滑手的生活方式有全面的了解。参与我们节目的滑手板龄长的不止20年,短的也有几年了,所以我们也不打算临时抱佛脚,纸上谈兵。



 

但是从咱们一直以来的沟通情况和现场录制的情况来看,我觉得您应该还是做了不少功课吧?

 

总导演:我初期做的功课是去看xgames和VPS,比赛视频也看过一些,但不是大量的,坦白说有点无聊,看不太进去。所以我想如果我们把《极限青春》做成一档纯的竞技类节目,那么很多观众就会被我们拒之门外。所以更多的还是看一些滑手日记,美国的一些滑板视频和电影,包括KOTR,我发现他们也没有完全的聚焦和放大滑板的技巧部分。所以我还是把更多的经历放在了解这些滑手和这个圈层上面。







 

你们是如何为这档节目定位的?

 

总导演:大家都知道这档节目是真人秀,那“真人秀”的特点就像这三个字的排列顺序一样。首先真的部分,因为我们做了很多年的真人秀,“真”这个部分是我们团队比较有经验去把控的。

 

我觉得上天是最好的编剧,所以我们没有刻意的去写一个剧本,把他们当成一个加引号“道具”,让他们来演,而且他们也演不了,我们也不想看到这种样子

 

因为我们是第一次做滑板节目,所以首先保持“真”,然后以人为本,去呈现滑手的生活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滑板。

 

但同时这也是一档综艺,所以我们也还是力求做成能让更多的人愿意看和喜欢看的节目。


 

您说是第一次做滑板节目,那么为什么会选择滑板作为主题?

 

总导演:其实我们作为导演团队,节目制作团队,我们介入这个项目比其他人要晚一些。最开始,节目组是想把小轮车、跑酷等很多极限运动放在一起。但我觉得凡事都需要有个标准,当他们的标准不同,不能放在一起比的时候,我们就必须要做取舍。

 

选择滑板,是因为相对来说知道的人还是比较多的,有一定的大众基础。另外滑板也是街头文化的起源和鼻祖,他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和圈层面貌

 


 

在挺早的时候,你们就开始海选了,后来有些没被选中的滑手觉得你们好像并不是完全以技术为首,所以不太明白你们的选择标准,在这里能给他们一个合理的解释吗?

 

总导演:应该说我们从很多滑手当中选了60个人,技术还是占到了80%。因为如果他是一个不能被滑板圈认可的人,那他来这个节目有何意义?剩下的我们也会考虑到他们的采访表达,背后是否有可挖掘的故事,甚至颜值。所以这剩下的20%未必是技术足够好的,但是他可能来自大学,属于非职业滑手的圈层,甚至是女孩子,或者妈妈,或者滑二代,我们也会选择这些,主要还是想让大家看到,滑板人并不全是职业滑手,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身份和各自不同的色彩





 

《极限青春》的预告片很多人都已经看过了,其中争议比较大的一点是你们选择的三位艺人,为什么你们没有选择有滑板经验和资历的艺人来参加节目,而是选了目前的几位,你们的选择标准和原因是什么?

 

总导演:这个我了解,包括来录制节目的滑手开始也是不认可他们的,我们在录第一期的时候采访过他们,大家后面会看到。当时几位艺人是直接被他们踩到底的,滑手在采访中就直接说“我不认识他”,“我不知道他是谁”,“他买保险了吗?”,“我不喜欢男生化妆”,“他来干嘛”等等。

 

可能大家不太了解,作为一档节目来说,是有自己的规划的,我们有预算限制,艺人都很忙,他们有档期限制,所以在满足预算和档期的前提下,要去选择有滑板经验的艺人本身就非常困难。更何况,目前国内符合这种条件的艺人又极为稀缺。而且以我们做节目的经验来说,你可能有对的人,但没有对的规则和气场,都不一定能出一个好的节目。




所以我们也是尽可能的选择有运动经历的艺人,比如王珞丹,大家都知道她玩过长板,虽然跟街式不太一样,但是作为一档做给大众看的节目,这一点也不是特别重要。

 

 

王一博是有一两年经历的职业赛车手,所以我相信他也是喜欢极限运动的,而且他跟这些滑手相处之后,变得很不一样,他参加过很多综艺,在其他节目中说的并不多,但是你知道在这个节目里他一期说的话跟他在别的节目里一季说的一样多。


 

还有程潇,参加过韩国的全明星体操比赛,有舞蹈基础。

 

他们确实是滑板小白,所以录这档节目,他们都是以一种低姿态进入的。他们做领队,现在每个星期他们都会领一个任务,不管他们在其他地方拍戏还是出通告,他们必须练这个任务,因为他们这个任务的成功与否决定了他们的队员的后续的机会和成绩

 

我其实很感谢他们,因为最起码他们给了我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就是他们都在玩真的。他们没有把这个节目当成一个通告。像王一博,他就是不选女滑手,就要走技术流,就要赢。他们非常在乎我们导演组的规则是否公平,他们也特别努力的在节目之后跟自己的队员做各种的沟通,去了解自己的每一个队员,当然他们每个人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我相信这档节目播出后,所有人都会对他们有所改观




 

不管怎么说,《极限青春》也是一档滑板节目,一些专业性的技术问题恐怕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场地、道具、 动作技术和规则等等,你们是如何解决这类问题的?

 

总导演:其实我们还是会去咨询一些国内资深的滑手,请他们做我们的顾问,包括场地的设计,也会找专业的设计师。比如说我们想做一些有创意甚至有动态效果的场地,创意方面我们ok,但是涉及到具体道具的尺寸,这个是我们自己搞不定的,所以我们是有专业的顾问团队的,还有包括这些滑手也在背后支持我们。



 

要说滑板比赛或者单纯的秀,其实很容易理解,那么作为滑板真人秀的《极限青春》是如何在影像上展示滑板动作的美感(准确展示出滑板动作)的?

 

总导演:我们是第一次做滑板节目,我们的摄像拍摄团队也都是第一次拍滑板,都在摸索,而不是局限在传统的滑板场地和道具上,呈现给观众一直飞台阶,次扶手的内容。我们也在制造一些新的东西,包括我们之前去海上滑浆板,未来我们可能会去哈尔滨滑雪,因为滑板和滑雪也是相通的。就是不一定要让观众看到纯粹的滑板的专业性的东西,包括让他们吃各种奇怪的东西,涉及到生活方式的东西,衣食住行。也会像《跑男》《极限挑战》那样,总会有一些奇怪的任务给到他们,但是我看他们也还是蛮喜欢户外挑战的,虽然很累,但是他们在玩,也很开心。



 

从海选到现在,你对参加节目的滑手有什么看法,是如何与他们相处和共事的?

 

总导演:这些滑手跟我们之前做的节目不一样。之前的节目我会刻意的在开录之前不让他们彼此认识,不让他们知道有谁会来。但是这次不一样,这些滑手他们本身就经常在一起,参加比赛、活动,大家彼此都非常熟悉。而且,这群人,他们很自我,很简单,很单纯,很倔强。所以在之前录制的过程中,我就像家长一样,去管他们,或者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人生经历的东西灌输给他们。但是我也会把自己的定位摆的比较正,不是刻意的强迫他们来接受我们,而是慢慢的观察他们,了解他们想要什么,比如知道了他们不喜欢早起,玩起来就一直滑,爱玩,比较疲,我觉得有这些就够了。


 

目前我们节目没有剧本,也没有去强加一些规则,套路,去刻意的激发他们之间的对抗,所以现在没有觉得我们彼此之间有什么对抗。因为我之前跟我们团队的人说过,如果跟我们一起做节目的人,他们对我们产生了抵触心态,那么他就处于一种缴械的状态,他可能会留在这,但是他不会给你好的状态和内容。

 

包括说,现在我比较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希望他们能吃的好一些,把医疗设备和药品准备的更充分一些。在意他们想要的,给他们想要的,哪怕这是节目之外的需求,他们会回馈一个好的状态在我们的节目里。

 

像最近三天,他们持续保持每天只睡3、4个小时的状态,对于从事运动的人来说,这其实并不合适。但是毕竟我们有拍摄计划和艺人档期的缘故,所以大部分的滑手还是很配合,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来到这里并不是单纯的来玩,他们是希望通过玩的状态作一档节目,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了解滑板运动。



 

我知道滑手们都有自己的个性、态度、习惯和对自己的定位,那么在录节目的过程中跟节目组之间是怎样的一个磨合过程?

 

总导演:我觉得人活着,就是过着被安排的人生,某种程度上,不管是我们自己安排的还是别人安排的。他们的问题在于,他们没有参加过这样的综艺节目,但其实我觉得这是好事。

 

在我们以前的节目中就会经常遇到许多很“油”的选手,就是他们参加过很多这样的节目,他会揣测节目组要什么,你想听我说什么。但是这群人很简单,很直接,想什么说什么,我觉得这很好。比如在第一次录制的时候,他们很多人抱怨说录一天的节目,我只能上去滑两分钟,大部分时间是在下面坐着,身体都冷了,很不适应。

 


 

所以其实我们一直在磨合,那现在我们就知道了,会想办法怎么给他们一些热身的时间,可能有些人不喜欢戴mic去滑,我们如何去处理?但是现在他们也理解了,因为做节目需要有一个节奏,如果在录制过程中频繁戴麦摘麦,你在比赛或做这个动作之前热身,那60多个滑手,每个人都热身5分钟,我这边就会有大量的无用素材。另外有时候因为节目录制刚好到了一个比较紧张的氛围,但是就因为一个热身,这种氛围被破坏了。

 

但是现在他们也都熟悉和理解了,也开始慢慢的配合我们,所以现在的状态的是大家彼此配合,相处也很融洽。大家都有第一次嘛,我们第一次做滑板节目,他们第一次做综艺,但是大家还是拿出做人的标准和做朋友的标准来相处,就不太会出现冰与火的对峙状态。



 

聊聊观众吧,刚才提到你在看比赛时存在看不懂规则和动作的问题,那普通观众势必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你们节目是用怎样的方式来跟这些观众沟通?

 

总导演:我对这个问题是半放弃状态,在最开始的时候我就告诉我们的团队,我们不刻意科普,滑板术语那么多,我们自己都说不出多少,因为滑板在脚下有些很细腻的动作,比如翻板,倒板,一圈还是两圈,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容易看出来,更何况正反脚的问题,但是观众能看得懂,高度,跨度这些幅度比较大的动作,就是高飞猛飘这些,所以我们没有刻意的科普,但是还是会有一点点基本的介绍,比如让大家知道ollie是什么,大乱是什么,让大家认识正脚反脚,知道pro是什么,但是不能太多,因为这些信息太多会让他们忘了我们节目本身想展示给他们的内容。


 

那么节目从开录到现在,进展是否顺利,你们遇到过的那些你们觉得很难解的问题?

 

总导演:现在节目也慢慢的渐入佳境,但是也越做越难。我最近这一个星期基本没有睡过觉,特别特别的焦虑,因为我们不懂滑板。如果你们问我这个节目最大的难度是什么,不是我不懂人,不是我不懂生活,不是我不懂尊重,也不是我不懂他们这群滑手,而是我不够懂滑板

 

首先是标准,包括像现在,有女滑手在其中,我们就会遇到这个问题,因为你确实不能用同一个标准,你是竞技还是真人秀,如何权衡女滑手和男滑手之间的对抗。

 

另一个问题是规则的设置,实话说,明天就要录制第五期的赛道了,但是到现在我还在改规则,如果每一期都是单纯的规则,比如说就是battle,jam或者skate,这样的话观众看过一两期可能就看腻了。

 

比如我们节目中的一些规则和动作,我不可能每次都把滑手拉来开会,因为真人秀需要一个第一反应的效果,就是first reaction,他听到这个规则看到这个道具,会有“哇!!!”这样的反应,但是如果事先让他们知道了,再让他们在录制的过程中去演出这种效果,他们也做不到。



 

之前我也提到过,我们介入这个节目相对比较晚,基本上已经确定了搭棚建场地这样的录制方案。但是如果说从一开始就让我来选择的话,我可能会选KOTR的方式来做这个节目,把他们禁锢在一个场地里未必是一件好事。

 

而且作为一项街头运动,滑手本身就是喜欢去发现街头的各种地形,制造无限的可能,每一处都可能成为他们的道具。

 

问题是我们拍摄组是100多人的团队,不像你们平常拍滑板video,一两个,两三个人就可以,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还有就是受伤的问题,我们也希望说他们不要在这个节目中受伤,第一期节目中有滑手受伤,我当时其实是有哭的,我觉得如果因为一个节目而葬送了一个职业滑手,甚至断送了他充满无限可能的前程的话,那我心里特别特别的难受。所以我一直跟他们强调,安全第一,安全第一,这个节目还是更多的让大家认识他们,了解他们更好。

 


 

到目前为止对艺人、滑手和节目你都还是比较满意是吗?

 

总导演:我是一个标准特别特别高的人,到目前为止从来都没有对我做过的哪一个节目让自己觉得特别满意的。目前来说,《极限青春》这个节目我们有对的规则,一群纯粹的滑手,有一个对的氛围和能融入到这个节目中的艺人,这些是ok的,只是我觉得他们都可以更好。


 

最后有什么是特别想对大家说的?

 

总导演:我最想说的就是给我们时间,因为这真的是一个挑战,对于滑手,对于滑板圈,对于我们。前期也会有人希望我们能够多呈现一些滑板技术流的东西,但是请理解,我们是希望把这档节目做成能让更多的人愿意看和喜欢看的节目,所以这需要一个过程。不要因为第一期就对节目妄下结论,另外就是请不要带着一种主观的判断和标准来看这个节目

 

我们都把自己从somebody变成nobody,慢慢的清空,还有就是,这不是中国的第一个街头潮流的综艺,有很多,但是我们这个节目的可调配的资源和体量可能是其他节目的五分之一,我们已经尽最大的努力去做,而不至于让这个节目拿不出手,所以请大家理解,能看到我们背后的一些东西。给我们时间,接受我们!但是不喜欢不强求。


 

「极限青春」将会于今晚8点整在腾讯视频上开启首播,我们做此次访问是想帮助大家解答心中的疑惑,节目精不精彩由大家自行判断。

 

WHATSUP滑板杂志

Read more, Wisely skate

 

采访 刘文博(BBL)、张汉生

编辑 | 坦克、张汉生

照片 腾讯视频「极限青春」

 

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