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UP滑板网

滑板真的是“高危”运动吗?——《南方日报》为滑板正名

作者: 发表于: 2014-10-26 评论: 0 查看: 0



《南方日报》在造访广州大学城滑板场开幕派对后发布了为滑板正名的报道,向读者强调只要带护具并注意安全,滑板本来就是一项好玩又不危险的运动。(请忽略在报纸上玩单板滑雪的小哥)。记者还采访了车霖及广东本地板仔,节选如下:    

    职业选手因电影与滑板结缘

    出生于1981年的车霖是一名资深滑板爱好者,他从1995年开始接触这项运动,19岁时开始参加职业滑板比赛,2005年在第一届亚洲室内运动会一举夺得滑板金牌,被称为“中国滑板第一人”。

    车霖是河南郑州人,有一年的儿童节,他的爸爸带他去看了一部以滑板为主题的美国电影《危险之至》。电影里的主角们展现了各种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把滑板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也让年幼的车霖感到热血沸腾,对滑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上世纪90年代初,滑板在中国还是一项鲜为人知的运动。车霖记得,当时只有广州等沿海发达城市才有正规的滑板出售,郑州还买不到。因此,他第一次与这项运动“亲密接触”时,用的还只是一块儿童玩具滑板。

    “那时没有老师,也没有练习道具,平时我只能在广场或者公园里玩。后来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块空地,就开始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的障碍道具,来提升滑板技巧。”车霖回忆说,自己最初只能通过回忆电影里的情节,加上反复摸索,来掌握每一个动作的窍门;接着是“扒带子”——观看复制的国外教学录像带,一格一格地慢放、观察、跟着练;再接着就是和其他人讨教。他身边的滑板高手也都是这样自学成才的。

    车霖对滑板的痴迷和热忱打动了父母,他的妈妈送给他一份特殊的礼物——人生中第一块专业滑板。“当时最便宜的专业滑板也要将近1000元,而我爸妈一个月的工资合起来也不到2000元,所以我特别感动。”车霖充满感叹地说,那是因为母亲并不知道滑板也是消耗品,以为买一块就可以用上很久,事实上,专业选手每隔两三个星期就得换一块滑板。为此,车霖到处打零工,省吃俭用,积攒零花钱,把自己所有的钱都献给了滑板这个爱好。

    车霖的父母都是事业单位员工,他们原本希望车霖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毕业后再找份稳定的工作,按部就班地过日子,但是,车霖在经过一番思想上的挣扎之后,做出了一个令他们震惊的决定——辍学成为一名职业滑板选手。车霖态度坚决地说:“我不提倡辍学,我总是提醒别人千万要慎重,我的情况只是一个特例。但是我也很感谢当初的决定,为了梦想谁都需要拼一把!”

    19岁那年,车霖参加了2000年在浙江湖州举办的第二届湖州极限运动大赛,完成了赛场“处子秀”。2005年,他又代表中国参加了泰国曼谷举办的第一届亚洲室内运动会。在强手如云的赛场上,他力挫群雄勇夺滑板项目的桂冠,为国争光。也正是因为这次得奖,“央视记者到家里采访我爸妈,他们这时才觉得玩滑板是一件正儿八经的事业。”

    车霖坦言,以前很多人都认为玩滑板的人都是“不务正业”的“坏小子”。他父母一开始也很反对他做职业选手,多年以后才渐渐认识到滑板是一项积极向上、挑战自我的运动。“其实,人们对任何新鲜事物的认识和接受都需要一个过程。这需要媒体的宣传推广,更离不开大家的广泛参与。”

    11岁番禺男孩成滑板界“明日之星”

    现在,车霖在家乡郑州成立了一家滑板俱乐部,向“滑友”们免费传授各种技巧,和他们一同分享滑板运动的快乐。他笑着说:“在我们圈子里流行着这么一句话:‘一朝滑板,终生戒板’。意思是说,你一旦迷上了滑板,就一辈子都离不开它了。我已经无法想象我的生活离开了滑板会是什么样子。”

    当车霖在职业赛场上与各国顶尖滑板高手过招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滑友”一族,一尝踩着滑板疾速飞跃的快感。“只有年轻学生才玩滑板”的传统观念正在被不断打破。南方日报记者在广州极限运动公园内看到,酷爱滑板的人下到五六岁的孩子,上到四十多岁的中年大叔,虽说男性在人数上仍居于主流,但也不乏女中豪杰当众献技“露一手”。南方日报记者还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滑板爱好者除了学生,大多数都拥有稳定的工作,玩滑板只是一种业余消遣和减压方式。

    来自韶关某机关的公务员马家宜在10月11日当天的比赛中,夺得了两个项目的冠军。他笑着透露,“一开始玩滑板,只是抱着单纯好奇、好玩的心态,到如今玩了将近10年,已是‘爱到无法自拔’。在马家宜心目中,玩滑板最大的好处,除了锻炼身体,就是可以交到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丰富业余生活。”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只要看到有人玩滑板,你也带着一块滑板过去,马上就能和他们交流,很快打成一片。”马家宜告诉南方日报记者,每当有参赛者非常完美地完成一个动作时,所有的人都会为他喝彩助威,主持人也会兴奋地跑过去和他拍手击拳,“那就是我们之间打招呼的方式。”

    每天下班过后,当其他同事相约去打篮球时,马家宜却总是一个人带着滑板去公园。“滑板是一项很需要动脑筋的运动。一踏上滑板,你就必须全情投入,做到身心合一,在这个过程中,烦恼和压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排解出去了。”

    在广州极限运动公园里,南方日报记者还见到了广州滑板圈里有名的“明日之星”——今年11岁、刚上小学六年级的昊仔。据他的父亲介绍,家住番禺的昊仔从2011年开始玩滑板,非常努力和用心,无论寒冬炎夏都坚持不懈。他的父母经常陪着他去各个城市参加少年组别的滑板比赛,“内行人一看,就知道我儿子的基本功特别扎实。”昊仔的父亲一脸自豪。

    昊仔的父亲认为,昊仔练习滑板之后最大的改变是性格变得开朗主动,与大他很多的孩子在一起也毫不怯场。“每到一个滑板场,他都能吸引很多人的目光,也会得到很多人对他的赞扬。他现在很自信,我唯一的担心是他会因此变得骄傲。”

    昊仔的父亲还特别提到,儿子并没有因为玩滑板而影响学习,恰恰相反,“他读书或者做事情都比以前更有恒心,专注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现在他画素描、写书法,一次坚持三四个小时是没有问题的。”

    全套护具+扎实基本功可避免受伤

    滑板是“极限运动”的鼻祖,许多现代极限运动项目均由滑板项目延伸而来。所以,很多人认为滑板是一项非常危险、容易受伤的运动。另一方面,有运动学研究表明,滑板仍然是一项相对安全的运动。根据1997年美国进行的一项统计调查,因为滑板而受伤的人数甚至比钓鱼还要少。

    事实上,当南方日报记者提到安全性这个问题时,许多滑板爱好者们都表示,“危险”是大众对滑板最大的偏见之一。“不管是什么运动,都会伴随一定的伤痛风险,连跑步也要注意安全和训练的科学性,疏忽大意的话也会导致关节扭伤,对吧?”一位“滑友”反问道。

    年纪大的人能练滑板吗?玩滑板是不是真的像传言中那样动辄就会伤筋动骨?面对这些问题,车霖爽快地表示:“如果不是职业选手,未必要学那些高难度动作。你参与到这项运动里,掌握基本动作要领,重要的是将滑板的精神融入到你的生活和你的人生态度当中去,这就已经足够了。”

    “与篮球、足球等对抗性运动相比,滑板在安全性上最大的优势,是主动权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掌握正确的规则,你就不会受伤。可以说,安不安全取决于你自己。”车霖解释说,初学者在入门阶段一定要注意使用滑板护具,包括头盔、护膝、护腕(护肘)等,做好安全措施,充分热身之后再去玩。”

    至于如何规避受伤危险,许多“滑友”都提到了“循序渐进”这个词。马家宜谈到:“我刚开始学的时候,根本不知道玩滑板是有很多基础动作的,只知道Ollie(带板跳跃),练了几年以后才晓得,扎实的基本功有多么重要。”正是因为他的基础打得牢,所以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受过什么伤。

    “初学者必须要熟练掌握上板、滑行、荡板、带板跳跃等入门动作,并且掌握一套动作的连贯性之后,才能根据自身需求去学习高阶难度动作。就像新生儿,如果连爬和走都做不好,就开始学习跑,不受伤才怪呢!”车霖也持同样的看法。

    “其实,摔倒也是有技巧的。”车霖补充说,如果已经预见到摔倒的那一刻不可避免,那么尽量蜷身曲体,尽量让颈部远离地面。不要用手掌、膝盖等来撑地,记住压强公式,在体重一定的情况下,当与地面接触面积最大时,单位面积的压强最小,最好是通过滚的方式将滑到的外力泄掉。

    此外,玩滑板时的心态也很重要。“不要总想着超越自己,和别人盲目攀比,一味追求动作的难度。”从深圳赶来参赛、“板龄”已有6年的西安女孩六六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务必要先考察和熟悉场地,从最简单的基础动作做起,不可贪图一时之快。有一次,她就是因为对场地不熟又滑得太快,导致摔倒受伤。“对于任何一项运动,体验过程里面的乐趣是最重要的,好胜、逞强的心理一定要克服掉。”

    总之,正如车霖所言:“只要你保证做好充足的防范措施,听从专人指导,有计划地、科学地开展滑板练习,不好高骛远,那么受伤的几率是很小的。”

    ■延伸阅读

    “滑友”福利知多D

    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极限运动公园的滑板场占地面积为1.6万平方米,设有U型槽、碗池、高速滑道和公园街区等运动设施,分为初级训练区、中级训练比赛区和高级比赛区,目前是中国最大的极限主题滑板公园。

    2014年10月12日至12月31日为极限运动公园滑板场试开放期,每周六14:30—17:30免费开放,每次进场人数30人,入场需提前预约,人满即止。

    ●南方日报记者 郭珊 实习生 杨燕芳 原文链接点这里
 

来源: 南方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